NFT的终章与重启

NFT的终章与重启

原文作者: YBB Capital Researcher Zeke

NFT的终章与重启

我在去年还参加过小企鹅香港的活动,这个 NFT 项目对待社区永远那么热情。

Pudgy Penguins 的成功在于务实、务实还是务实,NFT 本身拉不开什么技术区别,无论 Mint 的过程设计多巧妙,最终还是一张 JPG。NFT 难的是 IP 的落地,这与制作 10 K PFP 的难度差距是数百倍的,Yuga Labs 想做 Metaverse,Azuki 想做动漫。OK,这都很酷,但这些成本起步上亿的项目,他们只会找社区的家人们掏钱。

这个极度压缩的世界太过浮躁,每个人都想急于求成。持有者想赚大钱,项目方想一步登天。没有几个蓝筹项目愿意低头,最后是越急躁摔得越惨。而 Pudgy Penguins 的原团队也曾是如此浮躁的草根团队,在风评遇害后,他们将小企鹅低价出手。

此时小企鹅才碰见他们真正的主人 Luca Netz,这个有着多年实体营销经验的工作者,把小企鹅拉回了它该有的高度。Luca Netz 真的在做一个品牌,他为 NFT 持有者运营一个公司。从营销到毛绒玩具再到未来的游戏,小企鹅的每一步都很扎实,公司能盈利,持有者也能盈利。这一切都没有什么特别的,它只是在做它该做的。所以,事实证明自下而上的 IP 在Web3中是能存在的,只是放不下身段的项目方太多。

所以,我很讨厌“证伪”这个词,好像某些事从来不该存在似的。电动车曾经很蠢,我手机里的 Siri 也很蠢。但不妨碍如今整个城市里都充斥着绿牌车,AI 则更不必多说。

很多所谓被证伪的赛道,Web3在未来还是会去尝试的,只是它缺乏一个契合的项目方。

四、路径

成功的路径很简单,成功的路径也很难。PFP 的下一站终将得跳脱出一些 Crypto 固有的逻辑框架,想要成为下一个Web3迪斯尼需要大量沉淀。对于 NFT 稀缺性是不是一直在迈向大众的过程中起了反作用,这在我过往的文章中曾讨论过。如果把它定义为潮玩消费品,那么 10 K 的局限性或许太大,如果把它定义为Web3特有的一种资产与筹款方式,那么 IP 终归是要转为实体消费品兑现对社区的承诺,而不是一堆奇奇怪怪的子系列。

基于币圈的特有文化与 NFT 自身的属性,捧着一个 IP 啃到老的情况也实属无奈,如何在这些 PFP 上再做文章?如何将一个项目扩宽为一个 IP 工厂?这或许需要我们接受一些新的理念,引入更多的技术与玩法。

五、发币是最后一站?

NFT 发币的意义究竟是什么,我到现在也不明白。这种情况更像是上位者对下位者的一种剥削,也是对 OG NFT 价值的一种稀释,我只能将其理解为是这个项目在寻找一个便捷的流动性退出方式。

从 APE 到 DOOD,无一例外都像是空气币的变体。其赋能往往是质押可以获得一些链上交易分红、Metaverse 中的道具购买、治理权一类的。在理想情况下它是,持有者→质押者→开发者三方的完美循环。但从现实情况看,它更像一种空气,卷入 NFT 跌价、打金收益跌价、代币跌价的死循环里。

而对于 OG NFT 持有者来说,Token 虽然分走了一些分红,权益。不过他们大多也会在 TGE 时收到大量空投,所以无人抱怨。但长期看这正如第四段所诉,这就是一种稀释,像 Azuki 的 Anime 那样的分配更是一种明抢。

短期的热度很重要,但项目的长存更重要,别让发币成为最后一站。

结语

在这个快节奏、多巴胺时代,我们见证了许多Web2新兴 IP 的崛起,NFT 在这个时代下理应成长得很好,它有诸多不可替代的特性。在四年前我曾将其视为赛博茅台,现实却是赛博郁金香。愿意打理废墟的人很少,不过我相信废墟之下一定藏着下一个 Labubu。

相关资讯

欧易OKX